close

人們常常不自覺地混用這兩個詞, 然而這兩個詞的意義其實是不同的。「看破」常常伴隨著有一種虛無與無奈的感覺, 所以「看破」紅塵, 意思就是說你要出家了。而「看透」則是目空一切的一種超然, 你還是在這塵世之中, 但是你能時而結廬人境而無車馬之喧, 享受喧鬧中的孤獨, 時而隱入人群, 嘗試渾渾噩噩的百態人生。



多半的人都不閱讀。15 歲的時候我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可是慢慢的我發現這是常態, 因為資訊不見得來自平面媒體, 儘管人們識字, 人們卻不需要靠文字來接受資訊, 很多人不但變得難以接受呆滯的文本, 甚至因此覺得閱讀文本很浪費時間。而很多本來閱讀的人, 隨著年歲增加, 也漸漸不再閱讀, 而把那些時間投注在各式各樣的無聊電視節目中, 因為那樣接受資訊更加迅速簡單而輕鬆。

然而資訊本身並不等於知識, 資訊要成為知識需要經過一個內化的過程, 而內化需要專注力和時間。資訊量再怎麼龐大, 如果沒有內化, 他就永遠是龐大而散亂的資訊, 而不是深刻的知識。就像上課儘管聽了老師演算了幾百題, 如果沒有親自下去解決過題目, 你就永遠也解不出來。

但是多半的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大量的接受各種觀點的資訊, 再經過一定程度的想像打包之後, 就變成一種膚淺的主觀意識, 好像那樣的觀點是你自己的, 好像你也可以提出一樣的東西, 因為那只是很簡單的觀念而已, 殊不知這些觀點的背後蘊藏了無數的假設與個人偏好。因此無知的人還是那麼多, 但是自以為是的人瘋狂的增加了。於是在沒有嚴肅和嚴謹的探討之下產生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偏激言論。



台灣的政治生態已經到了一個無可救藥的地步了。無論誰要出來大聲疾呼, 也不能達到任何效果, 不可能號招到任何同時具備有理想跟能力人才出來支援, 最後只能被淹沒在無數的口水之中。所謂的政治生態, 並不只是政治人或是政治人物所思所想所言所生活的那個空間, 而是所有在政治管理下的人群所處的環境, 即—每一個人都在這個環境裡, 無法逃離。在這樣的情況下, 究竟要「看破」, 還是「看透」呢?

這個問題我很想問各個在學術界講述政治學的學者們,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那, 什麼是政治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vourylie 的頭像
    Savourylie

    Calvin and Eco (wandering)

    Savoury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