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日記會非常的不嚴謹。我只是記錄一下自己現在的比較直觀(經過不夠完全和透徹的思考)上的看法。這並不是我最終的判斷。

我曾經做過一個結論, 他是我在妙手偶得的情況下, 再稍經腦袋運轉後得出來的蠻令我當時自我陶醉的結論。現在想來非常可笑, 因為他被黃健昱不經思索的一句話就徹底打垮了。

我先說, 那個結論是這樣的:

「如果做任何的判斷, 有所謂理性判斷和感性(衝動決定)判斷的分別, 那無論如何, 我們應該以衝動行事。」

「理由在於, 未來的因素是如此眾多, 而該事件最後的結果, 又會造就無數個含有不可知因素的未來。也就是說, 無論你下的判斷是什麼, 你都沒有辦法真正的說服自己那是正確的判斷。又, 根據非線性法則, 任何微小的誤差都會造成之後巨大的不同。所以無論是理性判斷或是感性判斷, 以我們人類的能力, 是無法決定何者對自己未來的幫助較大。那就姑且設定這個機率為 1/2 吧。既然是 1/2, 那與其選擇可能讓自己痛苦的理性判斷, 還不如選擇讓自己當下爽快的感性判斷。畢竟他們的機率相同。更甚者, 如果日後證明感性判斷錯誤, 那至少你享有了判斷當下的那點快感, 但如果日後證明理性判斷錯誤, 那你不僅一無所得, 而且得承受加倍的壓力, 因為你自以為是的選擇, 只是突顯了你的愚蠢而已。」

我認為這段敘述充分了顯示當時我的反智思想。

反智是一個很矛盾的東西, 因為他只能由「智者」發起。如果無智者反智, 那就不是反智, 而是愚昧。反智是「智者」在體悟了智的侷限, 智的惡果, 或智的其他種種令人不滿之處而發出的抗議。然而反智的人是「智者」, 反智的工具是智本身。單就這一點, 或許我們就可以判斷, 反智不能帶領我們到任何地方, 因為智與反智是相依的, 共存的。所以最終我們仍需要智, 而且仍不斷的在反智。

所以最後我不得不想起黃健昱的那句話, 他說:「幹!你這樣不就像在說, 我絕對不能唸書, 如果我唸了書還考輸你, 那不就代表了我真的不如你嗎?」

誠智者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vourylie 的頭像
    Savourylie

    Calvin and Eco (wandering)

    Savoury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