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是古譜, 是清朝後期的兩位非常有名的棋士, 范西屏與施襄夏奕出的, 為【當湖十局】的第一譜。這份譜我自己打過兩次, 和老師一起打過一次。自己打的時候老實說完全摸不著頭緒, 當時我對中國古棋了解不深, 除了知道座子與白先以外, 我的概念都是現代棋的概念, 加上我棋力不高, 細算能力也不強, 所以完全看不懂, 很多手完全摸不著腦袋。後來我去找老師(五段)打這份譜, 才稍微看出一點倪端。不過由於沒有擺變化圖, 所以還是沒看出這份譜的精髓。
這幾天我抓到程曉流講解的版本, 真是歎為觀止, 沒想到古人的棋力跟現代人比起來完全不遜色, 而且以前並沒有職業制度, 到底是怎樣誕生這樣的棋手真是不可思議。整盤棋大砍大殺, 滿盤提子, 打劫也打得亂七八糟, 而且古人的計算力精確到匪夷所思, 今天大概只有在李世石或是古力這些年輕高手的譜才能看到類似這樣的棋, 那殺力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阿。
另外一份譜是本世紀最強的兩位大師, 吳清源與木谷實【讀者懸賞】的第一局。什麼叫讀者懸賞呢?稍微有一點圍棋知識的人應該知道, 二十世紀初期在日本有所謂的十番棋。當時最後一任本因坊退休把頭銜讓給了日本棋院, 而日本棋院當時沒有八段以上的棋士, 七段棋士除了幾個元老級的人物以外, 只有吳跟木谷兩位年輕棋手。當時大家就有個疑問, 到底在這些棋手裡面, 誰才是王者呢?於是開始了升降十番棋。所謂的十番棋, 就是兩個棋手彼此對奕十局, 如果一人贏了六局以上, 另一個人就得降級, 所以其實是個非常殘酷的比賽。當年吳跟木谷都是五段, 在兩人下了六盤之後, 剛好三比三。但是不幸的是, 因為木谷在手合賽的傑出表現, 所以在比到第七盤的時候, 木谷升段了, 變成六段。棋院方面認為五段跟六段段數不同, 所以番棋會變成不公平的比賽, 因此兩人的番棋賽就告終。
由於吳跟木谷的比賽當年在日本十分轟動, 幾乎每個棋迷都在注意。忽然這樣沒有了結果, 大家都很氣憤寫信去罵。後來棋院方面沒辦法, 但是二戰的時候又沒錢讓兩位棋手對奕, 於是就向讀者募款, 辦了這個讀者懸賞三番棋。
這局棋的佈局, 可能是我棋看太少吧, 我只能說我前所未見。木谷的佈局簡直是奇形怪狀!每一手都下的空空的, 下在六路, 七路, 甚至八路都在下。更奇怪的是下到中盤, 形勢竟然一點也不輸吳清源。這盤棋我看得眼花撩亂, 應該有八成以上都不太懂再下什麼吧。直到後來中盤後期回到邊角, 才開始有點頭緒。我只能說...大師的棋畢竟不同阿...@_@
- Nov 21 Tue 2006 10:02
最近看了兩局精彩的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