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又在批踢踢上和人陷入的宗教和科學的論戰, 雖然主題本身很老梗, 但是常常圍繞主題的重點都不同。這次的重點在於「自然齊一律」上面。
自然齊一律是每個對現象推理背後的一個支柱:過去不斷發生的事情, 未來也會延續繼續發生。一般的推理大概是這樣:無論你移動的速度多快, 你測到的光速都一樣, 因為光速是恆定的, 而光速是恆定的, 因為他是 Maxwell 方程式必然的結果, 而 Maxwell 方程式是對的, 因為他的預測跟目前為止觀察到的所有現象都相符。當然推理還有很多支線, 比如在各種速度下測得的光速都一樣, 或是狹義相對論的其他預測都與現象不謀而合之類的, 各個支線拼湊起來得到一個彼此一致的結果, 這就是一般科學的操作。
其實不只是科學, 應該說目前為止我們所認知的一切, 都是根基於自然齊一律。如果自然齊一律不成立, 那所有世間的法則都不成立。有人的論點就是, 無論世間的法則如何, 只要自然齊一律有可能不成立, 那科學就不是無懈可擊。而自然齊一律既然無法驗證(因為你不能做無限次實驗將過去到未來的所有現象都囊括), 所以就根本上而言, 主張自然齊一律成立, 和主張上帝存在之類的, 沒什麼不同。因此科學跟宗教也沒什麼不同。
這種說法乍聽之下很合理, 但實際上卻有一些問題。那就是所有宗教的主張, 也都必須在自然齊一律成立的情況下才能成立。簡單的說, 假如神今天說信祂的就可以上天堂, 大家就都信祂, 可是到最後關頭他卻改變主意, 變成信祂的反而不能上天堂, 那大家不就虧了?如果人人抱持著上帝可能會改口的想法(認為自然齊一律不成立), 那神講的話也就變成放屁, 沒有人要信, 因為祂沒有亙古不變的效力。簡言之, 當最基本的「信」這個概念都不存在的時候, 沒有任何具有意義的東西能站得住腳, 宇宙就只是混沌一片。
所以即使自然齊一律未必成立, 我們也必須在他成立的情況下, 才能探討各種事情。而在自然齊一律假設成立的情況下, 科學就變成人類理解事物的必然(唯一)途徑—觀察, 分析, 結論。其他隨便亂入的公設, 都很有可能導致跟觀察分析的結論不同, 從而抵觸自然齊一律, 也就是說, 信仰彼此會矛盾。
但這麼說來, 是否肯定科學的極限是人類知識的極限?老實說我很困惑。
別人問釋迦摩尼他是什麼, 答曰:佛。所謂的佛, 就是醒覺之人。那所謂的醒覺是從什麼裡面醒覺了?是從俗世醒覺?是從知識的大海裡面醒覺?還是從宇宙一切的事物中醒覺?就像 Neil 從 Matrix 中醒覺一樣, 發現過去經驗的一切竟然全是幻覺, 煞那間通曉了過去所知的一切—無數的電子訊號?
二十世紀物理學上最大的爭論, 就是由 Einstein 主導的愛波羅悖論, 與 Bohr 主導的哥本哈根詮釋之間的衝突。以量子框架來看世界, 世間的一切都是不確定機率的波函數, 只有存在著觀測者, 在觀測的那一瞬間, 其他所有的可能才會消滅, 最大的機率會勝出, 成為我們觀測到的宇宙的唯一可能。如果沒有觀測者, 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未定。愛因斯坦反對這種看法, 他提出的抗議是, 你相信只有我們看著月亮的時候, 月亮才存在嗎?不過大家都知道, 愛氏的反抗很無力, 抵擋不了洪水般的量子狂潮, 哥本哈根詮釋大獲全勝。不過這當然並不是故事的全部。
我所好奇的是, 當物理學家在課堂上教書, 在書桌前沈思, 在實驗室埋頭, 或是在他家陽台躺椅上乘涼的時候, 他所理解的世界是什麼?還是繼續耽溺在聲色犬馬的世界, 想著下一場電影, 下一台 mac, 下一部新車, 下個月的薪水?追根究底, 是不是我們所習於的一切只是建立在自然齊一律上的一場遊戲、一盤棋而已?人只是複數平面上微不足道的一個點, 宇宙間無足輕重的一粒沙, 何必給自己肩負太多?
追根究底, 醒覺是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