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為一個稱職的數學家:這一定要擺前面的, 雖然最近都沒進展...
2. 多拍出好照片:我覺得我還蠻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照片, 「好」照片, 跟「不怎麼樣」照片, 大概看一眼就明白了。但自己實際下海的時候, 怎樣都沒辦法回憶起「好」照片的感覺, 所以總拍出一些鳥鳥的照片...
3. 英文要比現在強十倍:明年如果去歐洲的話大概沒什麼機會練習英文了...要把握機會阿!
4. 把冰箱的東西都吃完:不想再浪費糧食了...
5. 早睡早起 + 跑步:明天開始!
6. 多行動 -> 多想 -> 多聽 -> 多看:因為我總是反過來, 所以最後總是沒行動。
7. 財源廣進:就是要錢!沒錢壓力真大...
8. 破除我執:
前幾天跟黃健昱聊天, 他非常正襟危坐的「請教」我人生的意義, 害我覺得有點不知所措。雖然不是每天都想著這種問題, 但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 都會意識到自己離出生越來越遠, 死亡越來越近。「我」的存在與消亡, 是我從小最常也最害怕思考的問題。在聽過的說法中, 佛家是最讓我感到「誠為良言!」的, 我對他的理解則是, 「我」與「意識」只不過是一種偶然形成的幻覺, 如果心靈真如范縝所說, 「未聞刀亡而利存, 豈容形亡而神在」的話, 那表示心靈只不過是依附在物質連結上的一種現象罷了。
這讓我想到有名的「中文房間論證」:一個不知道為什麼被關在一個小房間的老外, 華人觀光客可以用從門縫底下塞小紙條的方式跟死老外溝通。老外雖然完全不懂中文, 但是他手邊有一本非常詳盡的溝通手冊, 裡面告訴你看到什麼圖樣的時候要用什麼圖樣回答。
所以老外雖然看不懂中文, 也不會寫中文, 但是他可以依據傳進來紙條上面的圖樣(中國字), 查詢溝通手冊, 然後再把查到的應對圖樣依樣畫葫蘆上去, 像這樣:
華:你會用鼻子吃麵嗎?
外:不會。
華:歐巴馬當選了。
外:耶!
華:獵人 291 出了。
外:唬爛。
更複雜的應對當然也是可能的:
華:你會背木蘭詩嗎?
外: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下略)
華:你對當今台灣學子中文程度普遍低落有和看法?
外:你吃飽太閒阿?低落就低落阿, 關我什麼事阿!
簡單的說, 只要這本手冊寫得夠周全, 那要讓這個老外表現的像大文豪也完全不是問題。但是我們會因此認為這個老外懂得中文嗎?因此, 無論電腦的運算再怎麼強, 背後的資料庫再龐大, 怎麼表現的像人類, 我們也不會認為電腦有「心靈」, 這就是提出這個論證的哲學家想告訴我們的。
但是如果這麼說的話, 這又回到了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問題了。如果半導體晶圓和電路的運算不能算是心靈, 那為什麼神經元的連結和脈衝訊號的傳遞就能算是心靈?你怎麼知道除了你以外的「任何人」有沒有心靈?
而如果人的心靈的獨特性不再存在(動物、電腦、甚至花、石頭之類的都有心靈), 那「我」的重要性, 和喪失「我」的恐懼, 似乎又沒那麼嚴重了。
這讓我想起通靈童子裡面每個人, 每個靈魂最後都會回到 the Great Spirit 裡面, 融入構成世界的成分之一, 如果世界真的是如此, 那這世界也蠻不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