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我從前對陶潛的了解, 陶潛基本上是個智者。一說到智者, 就覺得很普通了。因為每個人心中對智者這個概念基本上都會形成一種 stereotype, 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智者, 多一個智者少一個智者又有什麼差別?

不過如果把智者從抽象的概念拉回現實世界, 你就會發現其實所謂的智者, 其實就是比較有智慧的普通人而已。所以陶潛只是個有智慧的普通人。一個普通人如果有了智慧, 那他就不是那麼普通了, 至少可以說他很屌...所以, 我要說, 陶潛基本上是個屌人。

從不為五斗米折腰看來, 陶潛是個有個性的人。不過這裡「有個性的人」又形成了另外一種 stereotype, 那就是今天到處都可以見到的, 個性強能力差的人, 受不了壓迫就逃回家吃爸媽。不過陶潛當然沒有逃回家吃爸媽, 而是逃回家吃自己。這就很不同了, 至少這就證明了他是個有理想的人, 而不是表面剛強內心軟弱的人。從他的行為看起來, 「但恨在世時, 飲酒不得足」的他所奉行的哲學跟南北朝所流行的享樂主義沒什麼差別, 可以理解為什麼一板一眼劉勰沒把他當一回事, 不過我一直覺得陶潛是一個矛盾而悲哀的人, 就跟李白狂放的外表下有一顆寂寞的心一樣, 他的人遁離了世間, 但是心卻沒有辦法真正超脫世俗, 所以他才寫出像「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的句子。很顯然, 這是他所作不到的。他所追求的桃花源在世間無法求得, 於是他墜入自己的幻想和酒精之中, 唯有在清醒的時候才能寫下現在我們看到的句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外表是 Epikouros, 內心卻是 Sophocles。人如果看透了世間, 卻不能看破, 那就永遠只能在現實與虛幻中徘徊, 無法超脫。這也是為什麼昭明太子蕭統保留了最多他的著作, 並給予陶潛最高的評價, 因為亂世中沈浸在佛學而又無力的太子正是離這種矛盾心情最近的人阿。

哀哉, 陶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vourylie 的頭像
    Savourylie

    Calvin and Eco (wandering)

    Savoury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