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2007/03/15
移除蔣介石銅像成為政治潮流,任何對中華的象徵都逐漸退出舞台。中國,開始像同性戀一般,雖然潛伏在每個人的意識深層,無所不在,但卻必須藏在暗櫃。
同性戀受到社會歧視,往往隱藏身分,靠影視體育名人勇敢出櫃,突破刻板印象,扭轉社會的輕蔑,雖有效果,但社會至今歧視猶深。十餘年來,國民黨與民進黨高層聯手採取對中華文化的仇視態度,到今天,中華文化率皆藏於暗櫃,無人敢再承認。中華文化的出櫃於焉成為課題。
去蔣化成為最新高潮
率先建築暗櫃的是李登輝,他就職時就已指控中華文化是封建落後專制殘忍,迫使他那些原本中國認同頗強的高官部屬,發明詭異的身分策略。他們表面幫李登輝遮掩他的反華,講成是普世人權、國家安全、民主化或反共,發明「以戰止戰」,「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偷渡客帶來怪病」之類的說詞,其實是遮掩自己的中國身分。
李登輝與陳水扁比是小巫見大巫。陳水扁聲色俱厲的採取文化、經濟、司法等各種手段,打擊他們製造的代表中國的人物。殺雞儆猴,以致各級機構紛紛自我審查,抹去任何殘留中華象徵。大家每到選舉就變本加厲,幾乎等同在參加比賽去中國化。面臨二○○八年將至,黨國領導不但語言羞辱,更在行動上砸毀含中符號,即使損失不貲,亦在所不惜,去蔣化為最新高潮。
民進黨向不關心同志出櫃問題,所以從未認真平反對同性戀的歧視,甚至連一般性的性別歧視,也都不聞不問。民進黨設有婦女部,但縱容黨高幹層的納妾文化,對涉及性騷擾者且多所維護。這種絕對父權風格,不可能正視出櫃問題。
不但不重視同志出櫃,去中國化動員並製造新的暗櫃。他們透過國家名器踐踏中華文化,導致認同中華文化者不敢沾到中字。從馬英九擁抱新台灣人身分,努力洗滌身上雜有的中國成份,經前國防部長伍世文為迴避中國人三字,而自況為祖籍廣東的中華民國人,再到龍應台的台灣民主認同優先論,中國入櫃已是趨勢。
如果,受眾人喜愛的同志出櫃,是扭轉歧視的不二法門,則那些已經受人們喜愛或尊重的公眾人物,揭示自己的中華文化內涵,則是中華文化出櫃的可能途徑。
民進黨天王騎虎難下
但是,如同出櫃同志遭受各種壓力,比如主流社會的壓迫蜂擁而至,其他同志敬而遠之帶來的孤獨以終,親密朋友家人的疏遠,宗教團體以拯救之名的圍觀騷擾,中國人出櫃也會遭到政府無所不用其極的對付,或眾人走避以求自保造成的孤立無援。就像暗櫃裡的同志若在社會上愈爬愈高,反而愈怕出櫃,同理中國人愈有成就,在台灣就愈低調。
這是為什麼民意調查遙遙領先的馬英九寧留暗櫃的原因,患得患失,深怕出櫃反而會遭到疏離。對手不斷威嚇馬英九,不要露出中國人的馬腳喔!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其他暗櫃中人對他寄望愈高,則失望愈大,進而產生被背叛的感覺。
就連北京碰到台獨都懂得噤聲不語,對台灣人民極盡巴結,但做了讓步又不敢聲張,無非是想要證明,中字不會出來干擾兩岸交往。對台灣這種極度敏感,把中這個字當成十惡不赦的立場,只能啞巴吃黃連。
現在,連民進黨天王都騎虎難下,為逃避黨內同志的質疑,開始進入暗櫃。
作者為中山大學╱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石之瑜
- Mar 30 Fri 2007 05:07
同志出櫃 蔣介石入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